校園學術倫理教育與機制發展計畫

(第一期 2014-2017,第二期 2018-迄今)

背景

  臺灣教育部配合國家科技政策之願景及目標,推動「校園學術倫理教育與機制發展」計畫(2014-2017)。執行前臺灣並無完整及系統性之學術研究倫理教育,但因為近年來政府與學界都正視學倫教育之問題,加上臺灣發生多起重大學倫案件,故本計畫的目的,是讓每一位研究者都能接受過相關訓練。本計畫先從研究所新生開始,並逐步將學習資源及課程,推展到所有大專教師、研究者身上。本計畫結合台灣各領域學術倫理專家、線上學習專家及專業數位製作團隊約100人,共同開發製作完成。

目標

  • 研發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課程內容
    開發具有臺灣本土案例特色之華語文課程,以多媒體的網頁形式呈現。主要內容有:世界各國學術倫理規範、如何避免研究不當行為、研究室及研究資料管理、利益衝突、受試者保護、著作權法、隱私權、個人資料保護法等。已有140個單元(每單元約需20分鐘)。其中有35個單元有英文版課程,供國際學生使用。

  • 建置「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」http://ethics.moe.edu.tw )
    建置及維運學術倫理教育資源推廣中心及網站,蒐集相關學習資源,提供線上考試檢測、諮詢服務。目前在臺灣已有超過100間大專校院將本課程納入學生指定課程,超過250個醫療與科研機構將本中心列為研究人員教育訓練平台之一。

  • 推廣學術倫理教育與制度
    培訓學術倫理專業師資,利用本中心之教材,至大專校院開設面對面、混合式學術倫理教育課程,目前已資助63校之183門學術倫理相關實體課程,共164位教師參與,5,569位學生修習。本計畫並舉辦多項國際研討會、工作坊等,期能與國際接軌、並進行學術倫理之研究。

未來工作

  • 持續推動學術倫理教育工作
    學術倫理教育推動為研究者養成教育之基礎訓練,本計畫協助教育部檢視各大專院校之學術倫理規範法規的訂立,專責單位之設立,以及教育課程之實施。

  • 開發更多學術倫理教育課程內容
    針對不同使用者開發更多學習單元:大學部學生之簡易版學術倫理單元(如:為什麼不可以作弊),大專教師之單元(如:升等注意事項、論文投稿期刊、國際學術發表趨勢及寫作要求)、研究者之單元(如:實驗室管理、研究經費使用、申請計畫注意事項等)、產學合作單元(如:創新創業之倫理議題,產學合作研究倫理)。

  • 促進國際合作及交流
    積極參與國際學術倫理社群之活動(如WCRI、APRI),藉由交流學習活動,使臺灣學術倫理教育、管理制度更符合國際規範。

  • 提升臺灣研究環境與成果品質
    協助政府、學術界、研究機構共同增進學術倫理的理解與實踐,增進研究者之倫理意識與敏感度,以創造良善的研究環境與文化、提升研究的品質,並預防不當研究行為的發生。